2月6日,公司召開周工作例會,會議全面總結分析了上周生產經營工作,安排部署了近階段重點工作。公司領導班子在家成員、各單位黨政負責同志參會。
會議首先按照第一議題的要求,組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精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各部門、各單位負責同志就上周各項工作開展情況作了總結分析,公司領導圍繞各自分管工作進行了強調。
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驍在會上就抓好近期各項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一是強化聯動協作,實現高效低耗生產模式。他指出,元月份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公司控產減虧任務圓滿完成,生產經營順利收官,各項重點工作取得較好進展,達到了預期目標。進入2月份,公司生產組織逐步恢復穩定順行狀態,各項指標有所提升,各工序成本逐漸下降,但市場形勢瞬息萬變,需求偏冷仍是目前制約鋼價上行的關鍵因素。據預測本周鋼價仍是平穩震蕩,需求已啟動,鋼材銷量將穩步增加,但產銷平衡需要一個過程。隨著生產的逐步恢復,既定的降本增效措施也將全面展開,企業的成本線將隨之下移。雖然目前我們的利潤空間在不斷改善,但還要看到與晉南優秀鋼企的差距,這也是我們的潛力,必須盡快縮小并消除這一差距,實現最佳經營效果。生產組織要實現穩定、滿產、高效、低耗的狀態,這是降本增效的基礎和根本。同時,要強化五個經營管控小組作用,解決含鐵原料偏高的問題,加強內部協作;煉鐵、煉鋼和軋鋼要強力攻關,通過技術進步和精細化管理等措施,提升入爐焦比、鋼鐵料消耗、成材率等關鍵經濟技術指標;持續在品規優化上創效,取得新突破;發揮鐵前一體化、鋼軋一體化優勢,優化高效生產格局,全力追求生產效率、經營效益的最大化,加快競爭力提升。他強調,2月份是公司優化生產模式、縮小與先進企業成本差距、實現奮力趕超的關鍵期,也是全員聚力降本增效、控虧增盈的重要轉折點。公司上下要聚焦中心任務,守底線、強應變,實現成本降、指標優、生產穩、設備順的良好態勢,提振士氣、增加信心,切實為降本增效等各項工作的完成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二是強化源頭管控,為生產經營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關于安全工作,他指出,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容不得半點松懈和馬虎。各單位、各部門要深刻認識抓好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要以對生命、對企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壓緊壓實安全責任,關注職工身心健康等問題;對第三方機構查出的問題及事故隱患要限期整改;各單位汲取各類事故教訓,積極擔當作為,切實抓好安全各項具體工作。他強調,近期產線逐步復產,各單位要重點做好返崗職工的安全培訓和教育,嚴格考試合格上崗,認真開展復工前設備設施重啟的安全條件檢查確認、安全風險辨識及隱患整改、安全技術措施及應急處置措施的落實工作;對涉及的外協單位要實施統一協調管理,嚴格作業監管,確保各項工作安全高效運行。關于環保工作,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生產經營全過程。各單位要持續鞏固提高環保績效A級成果,按照公司超低排放和環保績效A級企業風險清零新要求,全面排查,進行整改,加快同行業A級最優技術對標的成果應用,提高環保管理水平;環保辦安排好環保督導執法檢查和星級現場驗收的具體工作,同時要全面梳理2023年高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清單,從源頭防范化解環境風險,守牢環境安全底線;加快2023年能效提升項目推進,全面啟動“能效提升建模創標”工作,積極推進“雙碳最佳實踐效能標桿示范廠”的培育申報,加快實現效能提升3%的目標任務,在節能降耗上實現新突破。
三是強化落實政策優勢,加快推進延鏈補鏈項目建設。他指出,2月3日,韓城市“兩會”勝利召開,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小城逆襲”主題,會上對龍鋼公司第二代直接軋制技術首次成功應用、企業榮獲中國優秀鋼鐵企業品牌,以及對韓城市延鏈條、育集群做出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韓城市將傾力打造西部鋼鐵產業鏈群聚集區,實現基礎產業再造行動,做實做優配套產業,狠抓項目培育增量,緊盯“三大重點板塊”,實施項目投資攻堅行動,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良好的機遇對龍鋼公司來說,是加快項目落地最有力的政策性支持,我們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和良好的發展條件,緊盯延鏈、補鏈、強鏈主攻方向,統籌思考,貫通推進項目申報、審批、建設等工作,用好各類資源,解決問題,夯實基礎,實現目標。同時,他要求要加快“3621”重點項目落地,各項目部要堅持“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圍著項目干”的思路,集中精力開展項目攻關突破,已開工建設的項目要全力以赴趕工期,實現既定目標,正在建設的機械化綜合一次料場項目爭取上半年完成建設;其他項目要加快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嚴格時間表和路線圖,落實責任,確保各項重點項目全力進入加速期。
四是強化既有成果,推動新一輪改革落地。他表示,改革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不斷深入,改革的乘數效應也不斷放大,改革紅利持續釋放。陜鋼作為國企改革的標桿,三年的改革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龍鋼是改革的先行先試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改革的成效為企業競爭力提升培育了生存發展的優勢。但在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方面,與集團的要求還有差距,我們步子邁得還不夠大,動作還比較慢,思想還不夠解放,一些崗位依然存在人員臃腫現象,出口的無痛、被動式減員與積極主動敞開出口、不勝任退出等三項制度改革的要求還有差距。我們要打破思想的桎梏,增強改革動力,盡快制定并健全可操作、可量化的舉措,提升企業競爭力。當前,我們的人均產鋼量、勞動生產率與晉南企業和優秀國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要按照集團改革的整體部署,結合龍鋼實際,加快在深水區高質量地推進勞動、人事、分配方面的改革創新,定崗、定員、定編的“三定”工作要加快推進,為落實瘦身健體和市場化轉型提供依據和支撐。他強調,要按照集團新一輪改革的總體要求,聽取各級意見、注重科學頂層設計,堅持積極穩妥、精準施策、整體布局、重點推進、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的原則深化改革,既要保持國有企業的特質,又要學習民營企業的機制,破解改革的“腸梗阻”,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人均產鋼量。同時,我們要旗幟鮮明地推改革,為改革者撐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護航,公司上下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全力推進,先行先試,形成切實可行的龍鋼改革模式,做集團公司改革的堅定實踐者。
五是強化黨建引領,全面提升黨群系統工作實效。黨群系統要按照“定目標、重標準、摳細節、強管理、揚正氣”的思路,聚焦企業全年重點工作任務,尋找突破口,尋求自身工作的落腳點,積極履職盡責,共同獻計出力,全面提升黨群系統工作質效,為加快推動轉型升級、改革發展及競爭力提升提供重要保障,營造良好氛圍。同時,要強化各級黨建責任制考核,抓好黨建目標年度考核、月度評價和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述廉考評等重點工作,主管部門要發揮考評“指揮棒”作用,不斷完善黨群工作考評細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抓實黨建責任考核,實現黨群工作與生產經營相互融合、同頻共振。本周,按照陜鋼集團及公司黨委的安排,重點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貫、各級“三會”精神宣貫、政工干部“春訓”及一季一賽等工作。
六是強化作風建設,形成合力抓落實見成效。他指出,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不會辜負努力干事的人。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和生存發展環境,對于龍鋼來說,機遇和挑戰并存,只要我們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措施,把準方向,壓實責任,開拓進取,低調務實干事,履職盡責擔當,就一定能把潛在的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成效,拼出“扭虧增盈、示范引領”的新局面。他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到圍繞共同奮斗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有益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斗才是最有力的奮斗。溝通是團結的基礎,團結是干事的根基,力量源于團結,成功來自于團結,團結就是勝利,團結就能取得勝利。同時,團結是有原則的團結,是建立在批評與自我批評基礎上的團結。各級干部要緊緊盯住“扭虧為盈”的目標破痛點,牢記“示范引領”的使命守初心,切實把責任扛起來,擔子挑起來,真正把“團結一心謀事,圍繞目標干事,同舟共濟成事”變成務實的干事作風和行為準則,形成風清氣正的干事氛圍,心無旁騖把心思用在企業發展上,形成強大的干事合力。全體職工要立足崗位強本領,攻堅克難當先鋒,比拼競爭揚正氣,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全力攻堅,切實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公司上下要無懼風浪、敢戰敢勝,繼續瞄準“國內一流 行業領先”總目標,把各級“三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生產經營目標一步一步變為現實,為陜鋼集團愿景目標的順利實現當好排頭兵!
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都宏在會上對上周生產經營工作作了總結、分析,并就抓好近期各項重點工作作了部署。
關于搶抓市場機遇,他指出,隨著下游復工復產的擴面提速,市場形勢逐步好轉,只要我們抓住市場機遇,就一定能實現持平不虧、打贏扭虧增盈戰。因此,各單位一要盡快恢復滿負荷穩定順行、高產低耗的良好生產狀態,釋放規模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盈利水平;二要堅定完成50元降本任務的信心和決心,把年度既定目標、既定方針把握好,把既定的目標任務盯緊盯準,把既定的措施落實到位,力爭三月份實現扭虧增盈;三要層層傳導壓力,環環擰緊責任,讓人人肩上有指標、扭虧增盈人人挑,凝聚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贏扭虧增盈戰的動力。
關于具體任務安排,他要求,一要搶抓廢鋼正效益,及時優化生產組織模式,積極協調資源,最大程度發揮廢鋼正效益;同時提高“一罐制”加蓋比例,降低鐵水溫降,最大限度挖掘降本增效效益;二要深化對標找差工作,詳實分析與對標企業的差距,做好過程控制,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實現各工序成本再降低;三要做實爐料優化工作,結合當前生產模式變化,提升爐料優化的精準性、指導性和科學性,把性價比優勢資源發揮到極致,同步做好高爐指標優化,力爭取得新突破;四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切實提升煤氣發電效率,做到事前有謀劃、過程有管控、結果有跟蹤,確保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關于深化改革,他強調,各單位要摒棄“無痛式”改革,提高思想認識,聚焦人員能進能出,落實好設備系統、管理機構精簡、勞務置換三大改革任務,壓縮管理層級,精簡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
|
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