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能源檢計量中心緊扣“提質增效、升級轉型、綠色智能”三大主題,全員牢固樹立長期過“緊日子”思想,以技改創新為抓手,深挖內部潛能、全員凝心集智,用小技改激活企業提質增效“動力源”。
廢舊設備“上崗”降成本
“最近公司報廢的紅外測溫儀比較多,計量實驗室要結合實際,開展一次自主維修活動,讓廢舊設備零部件再發‘余熱’,重新‘上崗’。”晨會上,該單位計量作業區作業長說道。
該單位計量實驗室校驗員針對公司各單位不同故障的紅外測溫儀進行了一次系統維修。對部分設備電源盒脫落、焊點脫焊問題進行了集中處理,收集報廢設備中的可用零部件對故障顯示屏、電源板及開關進行了更換;在對光學鏡頭清洗的同時,完成了3臺設備紅外線光路偏移的調整。維修后的10臺紅外測溫儀經檢定全部合格,符合檢定規程要求,現已投入使用,可創效2萬余元。
通信方式改造提效率
該單位能源計量專業技術人員針對能源數據采集過程中數據傳輸故障頻發、數據不穩定這一問題,成立技術攻關小組,通過現場信號測試、系統診斷,發現是由于網絡路由節點過多導致的數據傳輸故障問題。經過多方查閱資料、現場測試,將數據采集點由有線通信方式改為無線移動網絡方式,避免有線線路節點冗余造成數據包丟失和傳輸延遲的問題,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和穩定性。此舉不僅為能源生產調度提供了堅實數據支撐,而且可節約備件費用20余萬元。
小元件制作保安全
“最近雨天發光字體頻頻出現故障問題,要深究根本,活用、善用技術‘利器’解決設備本質問題。”該單位通信監控班班長梁鵬在班前會上這樣說。
針對廠區發光字體電源在雨天易短路這一情況,該單位組織通信監控技術人員對發光字體電源進行改造,利用廢舊塑料瓶做成一個曲面矩形的擋板,用螺絲加裝固定在發光字體電源的接線柱處來遮擋導流雨水。改造后,不僅解決了雨水造成電源短路受損的問題,減輕了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而且消除了安全隱患。
()
|
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