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當新年的第一記鐘聲敲響,當大年初一的朝陽伴隨著雞鳴聲出現,當鞭炮響聲不斷出現在耳畔時,洋溢著歡樂的氛圍在時刻告知我們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大家穿著早就準備好的新衣服,先給長者拜年,還要給孩子壓歲錢,吃團圓飯,從初二開始走親訪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
新年是溫暖、美好的,新的一年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新的機會和新的幸福,成千上萬的家庭在新年以嶄新的面貌面對新的生活。在中國人心中,春節的地位非常高,可以說春節是中國人過得最隆重也最期盼的節日,春節平等、公平、美好地對待所有的中國人,給人們帶來希望。春節的內涵非常復雜,難以描述,但它又蘊含著中國人最樸素的情感,那就是對家的熱愛與歸屬。春節延續了幾千年,蘊含著中國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欲望和情感,傳承著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有人說如今的春節年味越來越淡,但我們又總在熱情期盼新年的到來,因為在春節我們有機會和親朋好友相聚見面,訴說著這一年的故事,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奢侈、快樂和幸福的事情。
在我的潛意識里,新年是與鄉土家園緊密聯系的。村舍間紅色的桃符與響亮的鞭炮共同營造了過年的氛圍,才是中國式的新年生活;方言鄉音里流淌著的樸素情感,才是中國式的悲歡離合;在鋼筋水泥混凝土中忙碌的人情味道,在鄉風鄉土中才能得以還原。不管在什么時候,春節總可以牽動和連接中華兒女的心,因為在這個神圣的日子,不管時代怎么變遷,故鄉永遠都是中國人最想棲息的地方,是中國人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歸宿。春節文化,歸根到底就是家的文化,有家的地方,就有春節!其實春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更像是一個新的起點,從新年開始褪去一年的疲憊,振作精神邁向新的希望。
春節不單單是與親人朋友見面,更是我們想在春節與家人、朋友團聚之時尋找到那份歸屬與熱愛。在新年里,當親戚朋友互相問候時,看著老人們談笑風生,看著孩子們歡聲笑語,人們的內心是幸福快樂的。盡管年味越來越淡,但我還是期盼春節的到來,焦急地等待著感悟王安石寫下的那份樸素感人的春節情懷。
()
|
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