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稱龍舟節,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在中國人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厚重地位。古老節日傳承著古老的文化,古老節日的由來也與古老文化息息相關。
傳說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因此,后人大多將端午節作為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每逢端午來臨,人們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家家戶戶門上掛滿了驅蚊辟邪的艾草艾葉,用不同的傳統風俗共同紀念這一節日。
我的家鄉韓城,是陜西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這方水土養育了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清代陜西第一名臣狀元王杰、現代著名作家杜鵬程等文化名人,在這座注重歷史,人文氣息濃厚的西北小城,端午節的氣息顯得分外強烈。
每當端午的腳步逐漸靠近,不管是金城老街帶著銹跡的鐵門欄上,還是新區干凈整潔的防盜門外,都插著、貼著新鮮的艾葉枝條。又逢故鄉的端午,徜徉在新城、金城的小街上,融入到濃濃的節日氛圍中,心中感到無比安心、愜意。耳邊逐漸清晰地聽到粽糕的叫賣聲,走近一看,新鮮的粽葉包裹著粽糕,豆沙的、蜜棗的、芝麻的……街邊支起一個小攤,搭上一頂帳篷,三五顧客,清香的粽糕,撒上白糖,淋上甜膩膩的蜂蜜,嘗一口在嘴里,糯香滿口、回味無窮,成為了眾多韓城游子記憶中不可割舍的家鄉味道。
除粽糕散發的食物清香,空氣中還散發著香包的氣息,這一天,古城的大街小巷、金塔公園門口、狀元街街心十字……到處都在售賣各式各樣的五彩香囊。一架自制的手推小車,上面整齊地掛著花花綠綠的香包,有神采奕奕的小老虎、乖巧可愛的小白兔、也有桃紅葉綠顏色鮮麗的紅心包。手推車旁,一位笑意盈盈的老人坐在馬扎上,忙活著手中的針線,不一會兒,粗糙的指尖竟變戲法似的縫出一個精致的五彩香包。人們紛紛湊在攤前,為家人和自己挑選各式香包,用一枚小小的香包,寄托心底最美好的希冀與祝福。
身處西北小城,感受時光飛逝,戰國的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但屈原的家國情懷、親友間的愛護溫情、安康祝福卻隨著端午節的濃濃風味在歲月長河中歷久彌新,更加溫馨、真摯、飽含深情。值此端午節日,讓我們銘記歷史情懷,弘揚傳統風俗,共譜一段情深意重的人文佳話。
|
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