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軋鋼廠棒三作業區全體干部職工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緊盯目標責任不動搖,按照成本最低、組織最優、效率最高的模式,破解生產難題,為打贏降本增效、止虧減損攻堅戰再添助力。
精準增壓降成本穩生產提效率
改造前,棒三作業區軋區18架軋輥冷卻水量經常不足,軋輥出現裂紋,導致軋輥壽命降低,換輥作業頻率增加,嚴重影響生產節奏,軋輥消耗成本上升。前期采用穿水泵對精軋整體管道增壓,效果不明顯。針對此問題,經技術人員研究,決定在18架軋機冷卻水管上加裝單獨的增壓泵,代替原先的穿水泵,對精軋整體管道增壓。改造后,18架軋輥冷卻水壓力保持穩定,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效率,年創效26萬余元。
清渣裝置自動化省人力降成本
冷坯臺架是加熱爐熱送區域的重要裝置,長期使用過程中,臺架下方鋼坯表面氧化渣不斷積累,若清理不及時,則會加重臺架推鋼輸送載荷,容易造成推鋼系統損壞。針對這一難題,經技術人員研究討論,決定在冷坯臺架下方安裝自動旋轉清渣裝置,可自動回收臺架下氧化渣。此舉,不僅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減少了設備故障,而且年綜合創效19萬余元。
過程控制精準化助力提質增效
負差控制是棒材生產中重要的經濟指標。為進一步穩定負差,確保合格的鋼材出庫,該作業區成立了負差穩定率提升QC小組,制定爐內鋼溫反饋周期,軋區可結合入爐鋼狀況及時調整輥縫及成品架次堆拉關系。同時在精軋區K1、K2處安裝自動壓料裝置,實現生產控制變量與負差調整矢量最優結合,確保經濟指標穩中向好,助力提質增效。
|
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